真情推薦:林立青 - 2017台灣國際勞工影展

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

真情推薦:林立青

本文摘自獨立評論



【2017勞工影展:過勞時代】林立青:看職災者──談《尋找捷運潛水夫》

2017/10/23
圖片來源:《尋找捷運潛水夫》劇照,2017勞工影展提供。
台灣的營造工程職業災害一直以來是所有職業中比例最高的。我們知道,營造業時有大量趕工的情形,因此甚至無從得知更多的黑數,只能從一次一次的經驗中得到教訓。經驗累積在社會上,但教訓卻是個人的身體承擔,有時是肉眼可見的殘疾,有時則是無法可見,只能化為一袋袋的處方藥;有些職業病根本難以認定,例如長期背負重物的脊椎側彎,例如負重不平均的高低肩,最嚴重的或許就是捷運的潛水夫症。
職業病的認定對勞工來說相當困難,必須前往就診,並且取得證明,才有向雇主要求賠償的可能。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,大多數的職災者在認定前後,都會自行和解。原因是這些勞工的生計仰賴一天一天的持續勞動,就醫、開庭或參加調解會,都是時間成本。營造業多數時候採取日薪制度,前往工作以外的每一天,都是生活資源的拉鋸。因此過去的職災傷病,往往是老闆包了紅包了事。 
那這些不願意和解的人呢? 
多數也不可能回去舊有的工作環境。身體受過職災傷害的人,體力或是勞動的強度都會受到限制,很難再從事原本的工作。職災本來就是長期累積下來的身體傷害,現在帶著傷,就更難用過去的工作方式勞動。撐著沒有好處,只是為了一口氣而已。
營造業的環境,少有人願意瞭解。社會大眾最常看到的就是工程死傷,或者時常出現的「工程延後」、「追加預算」,實際上施工的第一線人員少有被關注的機會和可能,也因此「潛水夫病」會展開長達20年的抗爭。
這之中的不願意和解,通常是因為條件太過惡劣。台北捷運的潛水夫症患者親眼看見,紀念碑上雖然明白刻著「全數和解」,但事實是有人依舊忍受著病痛,爭取自己該有的權益。這種狀況又有誰能接受?但訴願要時間,抗爭要時間,等待民眾的關注和覺醒也要時間。只有自己身體上的病痛不會等待,如同劇中人所說的一樣,關節的痛楚像是按壓到穴道,痠、麻、痛,黏在身上而無法擺脫,身體的病痛累積,等著求一個公道,卻只有一袋袋的處方藥包。
捷運已經通車,人員也已經帶著病痛回家,留給社會大眾享受捷運,享受便利。現在做什麼都來不及交換他們的健康,再多的反省檢討,也都只剩下他們可以獨自承受,如同江子翠和台電大樓站旁鮮有人注目的紀念碑文。但至少當《尋找捷運潛水夫》這樣的紀錄片留下時,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人──這些真實的、用身體為我們社會留下便捷的人。
(作者著有《做工的人》。本文同步刊載於2017勞工影展手冊。)
     
影片放映時間10月30日(一)19:00  國家電影中心
《尋找捷運潛水夫》
2017勞工影展「職業演員-產業變遷中的過勞時代」Taiwan International Labor Film Festival
10月27日(五)~11月5日(日)光點華山/國家電影中心,免費入場
詳情請見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ILFF2017/官網:http://www.tilff.taipei/